仲夏时节,万物丰茂,憧憬着未来收获。2023年6月25日,由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智慧康养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护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腾云照护中心共同主办的——2023·“未名护理”前沿创新与学科交叉青年论坛暨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学科交叉共聚护理前沿,青年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会议邀请到了来自海内外护理与相关学科的青年人才,来自全国各高校、临床机构的青年教师、临床骨干与研究生参加。会议现场近200人参会,线上讨论积极热烈,线上直播观看人次高达12万。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教授、护理学院副院长侯淑肖教授、计算机学院副书记马思伟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黄少丹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董艳虹助理教授、香港大学护理学院张懿德助理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沙沣副研究员,及护理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护理学院学科发展与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万巧琴研究员主持。

王嘉东副主任致祝贺词
首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向论坛的举办致祝贺词。王主任表示,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北京大学始终重视前沿创新与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大力支持面向国家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实施“临床医学+X”战略。北大护理学科注重引导青年发展,促进护理学科与新兴学科融合,顺应时代要求,是北大医学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王主任寄语青年,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期待青年学者们能聚焦前沿创新,引领护理学科的跨越发展。

尚少梅院长致欢迎辞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教授向各位参会来宾致欢迎辞。尚院长表示,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护理的力量,当前护理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亟需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引擎,以交叉为契机,而青年护理人肩负着新时代赋予护理学的新使命。北京大学护理学科也一直重视学科交叉,大力推进“护理+X”交叉研究和科技创新。希望各位青年学者在此次学者论坛中深入研讨,广泛交流,聚焦护理健康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肩负起医学人的使命和担当,为健康中国贡献新的智慧和科技方案。

万巧琴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刘佳佳副研究员、任利华副研究员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主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刘佳佳副研究员、任利华副研究员主持。主旨报告邀请到来自国内外护理学、计算机科学、公共卫生学、数据科学等前沿交叉领域的青年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健康与护理前沿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瑞教授,以“基于机器学习的环境污染健康效应早期标志物识别”为题,介绍了在前期多组学数据挖掘环境污染相关损伤早期效应标志物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的新方法深入挖掘组学数据,找到新的标志物,并进行健康损伤预测。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博雅特聘教授马思伟教授,以“视觉编码与智慧医疗”为题,介绍视觉系统模型与编码,及其在智慧医疗上的应用,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服务于临床智慧医疗体系,未来可以开展研究、教学和临床服务。

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少丹研究员以“室内颗粒物辐射对COPD症状的影响”为题,分享对室内环境中PM2.5- α辐射与COPD病人症状研究,提示研究者关注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为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提供科学指导。

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护理学院董艳虹助理教授,以“心脑相连:神经心理认知与生理指标在护理科学的应用”为题,介绍了探究亚洲心衰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心衰与认知障碍的临床联系,并构建认知训练干预减轻认知障碍。

香港大学护理学院张懿德助理教授,以“移动医疗中的生态瞬时评估法在戒烟和控酒中的应用分享”为题,介绍通过利用生态瞬时评估法的个性化戒烟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戒烟成功率,而在控酒方面则是发现了酒精营销与饮酒行为的关联,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沙沣副研究员,以“老年认知障碍的人工智能早期语音筛查研究”为题,分享他通过结合传统流行病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计算流行病学这一交叉学科,开发基于智能语音算法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早期筛查方法,以实现大规模人群的筛查和健康管理服务。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卢言慧副研究员,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2型糖尿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为题,介绍肠道菌群诱发2型糖尿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及机制,及近年聚焦在肠道菌的研究,有希望成为干预认知障碍的潜在靶点。

北京大学院博雅博士后、北京大学护理学吴俊慧助理研究员,以“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健康管理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共病患者如何进行健康管理,提升老年慢性病共病的识别、评估、预防和治疗水平有助于筑牢健康中国建设基石。
下午的“未来之声”研究生创新论坛精彩纷呈,受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举办,投稿期间共收到来自48所护理院校、153篇稿件,评选出来自23所院校的30位未来学术之星研究生进行口头汇报,分为老年护理和精神健康、慢病管理和基础研究、循证护理和母婴健康3个主题论坛同步顺利开展,真正是一场青年人的思想盛宴。同时40份学术壁报开展线上线下展示与评审,得到了大众广泛参与,累计网络投票数高达257万票,访问次数更是高达278万人次。
学科交叉共聚护理前沿,青年创新助力健康中国。本次论坛为引导青年学者进行护理学科交叉研究,搭建了一个分享、交流、合作、发展的国际学术交流新平台,为护理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交叉学科力量。为北大医学建设添砖加瓦,瞄准前沿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