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累计生育高峰的到来和高龄、高危孕产妇的增加,助产机构和产科工作者承受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而助产士人力资源严重不足、队伍的不稳定和能力下降,给母亲安全和儿童健康带来了威胁。在此背景下,2016年9月5日“中国助产专业发展战略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该论坛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共同主办,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提供支持。会议特别邀请国际助产联盟(ICM)主席Frances Day-Stirk参会并进行主题发言。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荣誉会长、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会长陈资权,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司长秦耕、联合国人口基金代理代表巴素雅,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副司长宋莉,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庞汝彦,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陆虹,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救助儿童会驻华项目官员,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八所首批进行助产本科招生试点的重点院校、九个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的领导及专家,部分产科及助产专家与会,并针对我国助产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小千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首先致开幕词,詹主任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对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国别项目助产专业发展方面做出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对助产专业的发展进行展望。詹主任希望,北大护理学院能够继续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以及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强强联合,执行即将开启的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八周期国别项目,团结国内助产相关机构,为中国的助产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通过与国际助产联盟的沟通和交流,打开中国认识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希望能够在2017年国际助产联盟大会上,与国际助产同仁们进行深入的关于助产研究、助产教育、以及助产政策的探讨,开展更多的国际间合作。
秦耕司长在讲话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母婴安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方面所做的工作。秦耕司长强调,助产技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是保障母婴安全永恒的主题,要尽快理顺产科、儿科的医疗服务价格,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要加快建立紧缺人才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方面对助产士、产科医师等给予倾斜,改善医护人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和职业认同感,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
巴素雅代表联合国人口基金表示,世界范围内,助产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妇女和新生儿提供服务的主要人员。一名接受了良好培训的助产士可以提供综合的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包括产前保健、安全孕产、产后保健、计划生育咨询和服务,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以及对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其他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在资源短缺的地方建立一支胜任的、接受过规范化培训并能得到支持的助产士队伍。自2011年以来,在前卫生部和现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一起合作,促进中国助产专业发展政策环境的完善。在联合国人口基金与中国政府从2016年到2020年的新一轮合作中,承诺会继续支持国家级合作伙伴助产人力资源发展。今后五年的合作重点将是循证的倡导和咨询服务,推进助产专业化的政策环境。这将有助于增加对助产士的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助产服务质量并最终促进母亲安全和新生儿健康。
秦怀金司长在讲话中表示,助产士这个职业在医疗保健体系,尤其是妇幼保健体系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助产士在我国尚处于一个“短板”,助产士的意义在于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助产士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和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已经有了战略眼光并通过开展相关项目有力推动了助产专科层次的发展,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推动了助产本科教育乃至继续教育的发展。秦怀金司长指出,助产专业发展的问题,是系统性的问题,要解决中国助产士的问题要从培养和使用两方面发力。培养方面存在数量、质量的问题,但两者又密不可分,使用环节包括认证、资质、待遇、岗位问题等。秦怀金司长表示,卫计委科教司将继续从教育培训的角度密切配合妇幼司提出的需求,做好服务,真正改变助产专业人员队伍存在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张文康会长在致辞中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做好几件事:第一,卫生行政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继续给予助产队伍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第二,做好八所重点院校助产士大学本科招生、助产士培训基地规范化培训工作和即将开始的护士转岗助产士的培训,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助产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第三,要尽快建立、完善助产士准入和晋升机制,建立助产士的职称体系,为助产士的职业发展、技术提升、稳定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第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助产士法的立法依据和建议,推动制定保护助产士权益、行业自律、依法开展工作的法律法规;第五,加强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知识和技术,并且传播我国的成功的经验。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致辞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荣誉会长、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原卫生部张文康部长致辞
专题报告分享由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教授主持。国际助产联盟(ICM)主席Frances Day-Stirk首先进行了题为“助产2030—中国助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了国际助产联盟的基本情况、国际上关于“助产2030”达成的共识以及对中国发展助产专业的建议和期望。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副司长宋莉进行了题为“妇幼健康事业进展暨母婴健康工作策略”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妇幼健康主要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包括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及母婴健康发展策略,重点提出了要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最后,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陆虹教授进行了题为“助产专业在中国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从探索性研究到实践性改革”的报告,代表项目组对过去几年在助产专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报告。
国际助产联盟(ICM)主席Frances Day-Stirk做专题报告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名誉副会长庞汝彦主持了论坛的自由讨论环节。来自教育部职成司教学与教材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职称处、国家卫生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目前与助产专业发展相关的工作情况。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也在该论坛上进行了非常有建设意义的发言,并积极表示愿意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及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一起共同努力,为建设中国助产专业提供帮助。其他来自各医院和学校的专家和代表分别对今后助产专业发展的关键性工作进行了讨论和梳理,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与会代表进行自由讨论
Frances Day-Stirk主席和张文康荣誉会长分别对讨论内容做了总结,并对本次论坛圆满结束表示祝贺,对今后助产专业发展提出展望和要求。Frances 提出:“从ICM的角度,我觉得应该多部门联合,在战略设计、实施方面做多部门联合作战,我们会提供相应帮助。”她建议,要多聆听一线助产士的意见,共同促进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张文康特别指出:“助产专业发展前途光明,但要准备好吃苦。这三年的进步超过了我的预期,但今后要做的事情可能更难了。希望在此会议基础上大家既要有信心,又要愿意吃苦,我和大家一起吃苦!”
本次论坛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立即召开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突出解决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并对妇女儿童的健康提出了今后十五年的规划和远景。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一方面可以为中国提供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分享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降低孕产妇死亡方面。本次论坛引入国际先进理念,为多部门合作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助产专业发展战略,促进部门间理解协作、共同推进我国助产事业新发展,对于妇女、青少年和儿童健康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
国际助产联盟(ICM)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全球公认的、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它代表助产士和助产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同目标——照顾母亲和新生儿,保障他们的健康。国际助产联盟的成员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127个助产士协会。国际助产联盟、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共同撰写的《2014年世界助产报告》提出了“助产2030”的目标和实现路径,明确提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国政府应如何加强助产专业教育,提高助产士待遇,完善有关助产士的法律、法规、提高助产士的服务能力等,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各国政府的积极响应。本次是国际助产联盟(ICM)主席Frances Day-Stirk女士首次到访北京,在9月1日8日的访问期间,由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助产研究团队全程陪同,期间参观了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并拜访了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CIF)、世界卫生组织(WHO)、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等国际组织,9月5日中国助产专业发展高峰论坛为其访问期间最为重要的一项日程,对发展我国助产专业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