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人文教研室成立于1999 年,现有教师3名,其中教授1名,讲师2名,由孙宏玉教授任教研室主任。
1.承担学院护理人文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研室主要承担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高级实践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以及护理伦理与法律、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老年护理学等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并于近几年开设健康经济学、护理美学、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创新创业实践等选修课程。同时在中国幕课、医大学堂等在线课程平台开设护理教育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学、高级护理实践等课程,致力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提升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2.结合“双一流建设”,积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
人文教研室高度重视人文学科建设,根据学校和学院部署,深入探讨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教学中积极开展以小班教学、临床师资融入理论授课、讨论课为模式的教学革新,在各科分班教学中,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完善临床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在发挥临床教师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同时,确保本科生教学质量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为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人文课程的融合,坚持把立德树人和日常课程教学结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人文教研室的教研课题 “课程思政与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融合的案例库构建”,探讨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学生专业教育的始终,创新探索和实践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将思政内容融入护理人文教育课程中,培育学生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后疫情时代,教学生态和教育形式的需求,积极配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关于开展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建设的倡导,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及实践。录制了在线课程《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教育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并在教学中创造性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护理人文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护理人文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建设一流学科、一流课程,打造“金课”。
3.强化科研产出,以科研促教学
护理学人文教研室积极投入科研,努力提升科研产出。教研室研究团队有北京大学孙宏玉教授跨学科课题组。教研室研究领域涉及护理、流行病、人工智能、App研发、健康大数据、养老等,研究课题聚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居民健康状况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风险感知、行为规律及情绪引导的研究,居民慢病管理、居民主动健康与智慧管理以及居民健康大数据应用、老年人健康营养状况筛查与评价指南修订、长期护理保险与老年失能照护问题研究等领域,并有多项多层级在研项目展开。近几年在相关领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发表论文近50篇。
人文精神是一个时代人们对理想人性的追求,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既是是知识、情感、道德、审美的总和,同时也是理解力、领悟力、洞察力、批判力和共情能力的集合。护理学人文教研室致力于护理人文教育教学的科研和教学,以培养尚德精术的高质量护理人才为己任,并愿意和更多国内外同行开展积极的合作与交流。